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4年,由学校牵头组建的“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重庆大学现设有7个学部,共3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设有本科专业96个,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4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5200余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学位授权25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9个(含培育2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38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3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及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共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11计划”)5个。

当前,学校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面向重庆“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增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裁切

“嘉陵与长江相汇而生重庆,人文与科学相济而衍重大”。
重庆大学创办于1929年,在20世纪40年代就发展为拥有文、理、工、商、法、医6个学院的国立综合性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成为国家教育部直属的、以工科为主的多科性大学。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大力发展人文、经管、艺术、教育等学科专业,促进了多学科协调发展,逐步发展为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1996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首批重点建设高校。2000年5月,原重庆大学、重庆建筑大学、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成新的重庆大学。2001年学校成为“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4年,由学校牵头组建的“重庆自主品牌汽车协同创新中心”被正式认定为“2011协同创新中心”。2017年9月,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

重庆大学现设有7个学部,共36个学院,以及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和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设有本科专业96个,覆盖理、工、经、管、法、文、史、哲、医、教育、艺术11个学科门类。在校学生46000余人,在职教职工5200余人。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4个。专业学位授权25种。一级国家重点学科3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19个(含培育2个),重庆市“十三五”重点学科38个。国家级重点研究基地1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3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及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共4个;国家“2011计划”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8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2个,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其他省部级及各类研究基地180余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11计划”)5个。

当前,学校正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面向重庆“两点”定位和“两地”“两高”目标,以深化改革为统领,增强“对标一流、追求卓越”的意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实施学校“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学校内涵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收起 > > >
归国圈
弘深优秀学者
主要针对“四青”入选者或达到相当水平的优秀学者。
▲支持条件:
(1)丰厚的薪酬待遇:年收入60万 (全口径收入),另可享受超出工作任务以外的高额教学科研奖励。
(2)优质的学术环境:评聘为教授,给予博士生导师资格;享受200-60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含国家)和相关科研平台配套经费;卓越的科研团队和工作平台、宽松开放的科研环境支持。
(3)舒心的生活环境:最高可享受安家费210万(含国家和地方),学校协助解决配偶工作及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弘深青年学者”A岗/B岗
主要针对进入“四青”会议评审未最终入选者或达到相当水平的青年学者。
▲支持条件:
(1)丰厚的薪酬待遇:全口径年收入45万元(A岗)/35万元 (B岗),另可享受超出工作任务以外的高额教学科研奖励。
(2)优质的学术环境:提前聘为教授,给予博士生导师资格;学校提供理工科类100-200万、人文社科类30-50万科研启动经费和相关科研平台配套经费;卓越的科研团队和工作平台、宽松开放的科研环境支持。
(3)舒心的生活环境:学校提供安家费60万元(A岗)/50万元(B岗),协助解决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
“弘深青年教师”特别资助/重点资助
获取博士学位时间一般不超过3年,年龄在35周岁以下;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学术发展潜力大的优秀校外博士。
▲支持条件:
(1)薪酬待遇(全口径收入)
37-40万元/年(特别资助)/27-30万元/年(重点资助),另加学校科研奖励。
入选国家博新计划和国际交流计划给予配套资助20万元。
(2)其他待遇
①重庆市对海外毕业博士生另一次性资助10万元科研经费。
②可申请重庆大学“弘深博士后青年教师”科学基金。
③可参加学校专职科研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
④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学校资助1.5万元。
⑤享受在职职工同等的福利待遇,其子女可入读我校幼儿园、附属小学及中学。
⑥出站后留渝工作重庆市资助15万元。
教授、准聘教授
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近5年学术成果高于或基本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当年评聘正高职务的学术水平的校外人才。 年龄理工科一般不超过45岁、人文社科不超过50岁。
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可享受安家费40-60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类60-100万元/人文社科类20-40万元。
副教授、准聘副教授
获得海内外知名高校或研究机构博士学位,具有良好的学术潜质,博士毕业以来学术成果高于或基本达到我校相应学科当年评聘副高职务的学术水平的校外人才或博士后。 年龄理工科一般不超过35岁、人文社科不超过40岁。
执行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可享受安家费25万元;科研启动费:理工科类20-30万元/人文社科类5-10万元。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归国圈
部门
姓名
办公电话
邮箱
重庆大学人事处
张老师、吕老师
+86-23-65112823
cquzhaopin@cqu.edu.cn
归国圈
归国圈